文章

Redis基本面试题

1.基础

1.1 什么是Redis?

Redis的全称是: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本质上是一个 Key-Value 类型的内存数据库。

整个数据库统统加载在内存当中进行操作,定期通过异步操作把数据库数据保存在硬盘。因为是纯内存操作,Redis 的性能非常出色。

1.2 Redis的优劣势?

优势:

  • 纯内存读写操作,性能好。
  •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
  • 单线程,不用担心竞争
  • 特性丰富,支持发布订阅、过期、sentinel等功能。

劣势:

  • 容量受物理内存限制,不能用作海量数据的高性能读写。

1.3 Redis和Memcached比较

Memcached早年被很多公司使用,现在内存越来越便宜,基本都是用Redis。Redis被认为是Memcached的替代者,优势有:

  • memcached值均为简单字符串,redis支持更丰富的类型
  • redis性能更好(速度快,内存大)Memcached内存限制为1MB,而Redis可以达到1GB
  • redis可以持久化
  • Memcached集群功能不好,没有原生集群模式

劣势有:

  • redis只是用一个核,而memcached使用多核,在大数据处理上,memecached效率要好一些。

1.4 Redis支持哪些数据类型

对象:

  • 字符串对象,支持int、raw、embstr编码
  • 列表对象,支持ziplist和linkedlist编码
  • 哈希对象,支持ziplist和hashtable
  • 集合对象,支持intset和hashtable
  • 有序集合对象,支持ziplist和skiplist

2. 缓存相关

2.1 什么是缓存雪崩?

首先,为什么要使用缓存?

缓存区域的大小是有限的,为了避免数量膨胀,redis采取了过期删除策略。但是如果缓存数据设置的过期时间是相同的,会导致这些缓存同时失效,所有请求全部跑向数据库,造成巨大冲击。这就是缓存雪崩

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 Redis挂掉。
  • 由于过期键时间问题,导致同时失效。

2.2 如何解决缓存雪崩?

对于过期键失效问题:

  • 在缓存的时候给过期时间加上一个随机值,这样就会大幅度的减少缓存在同一时间过期

对于redis挂掉的问题:

  • 主从服务器+sentinel+集群模式,保证有继承人存在,及时推举。
  • 如果redis真的挂了,可以设置本地缓存+限流
  • 事发后,利用持久化特性,尽快从磁盘上加载数据,恢复缓存。

2.3 什么是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由于缓存不命中,并且出于容错考虑,如果从数据库查不到数据则不写入缓存,这将导致这个不存在的数据每次请求都要到数据库去查询,失去了缓存的意义。

2.4 如何解决缓存穿透?

  • 使用布隆过滤器
  • 当我们从数据库找不到的时候,我们也将这个空对象设置到缓存里边去。下次再请求的时候,就可以从缓存里边获取了。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将空对象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

布隆过滤器的原理解释https://zhuanlan.zhihu.com/p/43263751。

2.5 如何解决缓存与数据库双写不一致?

在写更新数据时,我们要进行两步操作:删除缓存更新数据库(一般不使用更新缓存,都是直接删除),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两步先做哪一个?

  1.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2.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如果是1,则

  • 当原子性破坏时(更新了库,没删缓存),导致数据不一致
  • 并发场景出现问题的概率较低,仅发生在缓存失效时
    1. 线程A查询数据库,得到旧值
    2. 线程B将新值写入数据库
    3. 线程B删除缓存
    4. 线程A将查到的旧值写入缓存

为什么说发生概率低呢?

  • 仅发生在缓存失效时
  • 写操作一般比较慢,很难出现c在d前面的情况。

如果是2,则:

  • 原子性被破坏时,不影响一致性
  • 并发时,问题很大
    1. 线程A删除缓存
    2. 线程B查询时缓存不存在,于是到数据库取了一个旧值
    3. 线程B将旧值写入缓存
    4. 线程A将新值写入数据库

如何保证并发下的一致呢?

将删除缓存、修改数据库、读取缓存等的操作积压到队列里边,实现串行化

3. 线程模型

3.1 为什么Redis是单线程?

首先CPU的性能并不是瓶颈,主要考虑本地内存和网络带宽。其次,单线程可以避免线程切换的资源消耗和竞争问题,有利于性能提升。

3.2 介绍一下IO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的原理是:存在一个接线员,当有客户连接时,接线员接收连接,分派到制定执行函数,然后接着监听。这样就可以避免处理某一个连接而阻塞其他用户的情况。


Redis的I/O多路复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包装常见的select、epoll这些I/O多路复用函数库来实现的。由于IO复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所以底层实现方法可以互换。

3.3 介绍一下redis线程模型的处理流程

Redis基于Reactor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被称为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

文件事件处理器包括:

  • 套接字
  • IO复用程序
  • 文件事件分派器
  • 事件处理器

事件处理器包括:

  • 连接应答处理器
  • 命令请求处理器
  • 命令回复处理器

详情参见事件处理器讲解

4. 数据删除与淘汰机制

4.1 介绍一下redis的过期删除策略

(1)惰性删除

放着不管,每次从键空间获取时检查是否过期,过期就删除。

对CPU最友好但浪费内存。如果数据库中有很多过期键,而这些过期键永远也不会被访问的话,他们就会永远占据空间,可视为内存泄漏。比如一些和时间有关的数据(日志)。

(2)定期删除

每隔一段时间,程序检查一次数据库,删除过期键。

对CPU和内存是一种折中。通过选择较为空闲的时间点来处理过期键,减少CPU压力。同时也能及时释放内存,避免内存泄漏。

在redis中由周期函数severCron负责,它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多次遍历服务器中的各个数据库,从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随机检查一部分键的过期时间,并删除其中的过期键。他会记录检查进度,在下一次检查时接着上一次的进度进行处理。比如说,如果当前函数在遍历10号数据库时返回了,那么下次就会从11号数据库开始工作。

4.2 介绍一下Redis的内存淘汰机制

惰性删除和定期删除依然可能保留大量过期键,这时候需要用到内存淘汰机制。内存淘汰机制有6个:

  • noeviction:eviction是驱逐的意思,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 :ok_hand::ok_hand:
  •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 key。
  • volatile-lru:[ˈvɒlətaɪl]易挥发的,易丢失的。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
  •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 key。:ok_hand:
  •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 key 优先移除。:ok_hand:

4.3 写一个LRU算法

我的博客有总结,是一道Leetcode题目,C++版本:

Leetcode146-LRU缓存机制

5. Redis高并发和高可用

5.1 Redis的高并发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从程序编写的角度上来说,

  • Redis是纯内存数据库,读写速度快,
  • 采用了非阻塞IO复用,
  • 采用了单线程减少切换,
  • 采用了优秀的数据结构设计,
  • 设计了分离的文件事件处理器和文件事件分派器。

然后,从布局架构上来说,实现高并发主要依靠主从架构单线程多进程),比如单机写数据,多机查数据。单机能达到几万QPS(queries per sec),多个从实例能达到10W的QPS。

更进一步,可以采用集群,不仅能实现高并发,还能容纳大量数据。

5.2 Redis的高可用是如何实现的?

高可用性指系统无中断地执行其功能的能力。Redis实现高可用依靠的是Sentinel哨兵机制。Sentinel本质上只是一个运行在特殊模式下的Redis服务器,是一个进程。

Sentinel作用:

  • 监控Redis整体是否正常运行。
  • 某个节点出问题时,通知给其他进程(比如他的客户端)。
  • 主服务器下线时,在从服务器中选举出一个新的主服务器。

Sentinel监督服务器:

  1. 与主服务器构建连接,每10秒向主服务器发送INFO命令,分析回复消息分析主服务器状态。
  2. 从主服务器状态中获取从服务器信息,并与他们建立连接。达到全覆盖的目的。

Sentinel互相监督:

  1. Sentinel和服务器之间建立hello频道连接
  2. Sentinel在hello频道发送信息时会被其他Sentinel发现,达到握手的目的。
  3. 发现后,Sentinel之间建立连接,形成环形网络。

Sentinel监督下线:

  • 按频率向所有创建连接的实例发送PING,查看是否回复PONG来判断是否在线,不回复则标记为主观下线状态
  • 向其他Sentinel询问,如果足够数量的Sentinel也标记为下线状态,则改为客观下线

Sentinel下线补救措施:

(1)选举领头的Sentinel

过程:一个Sentinel向另一个Sentinel发送设置请求命令。最先向目标Sentinel发送设置要求的源Sentinel将成为目标Sentinel的局部领头Sentinel,而之后接收到的所有设置要求都会被目标Sentinel拒绝。

如果有某个Sentinel被半数以上的Sentinel设置成了局部领头Sentinel,那么这个Sentinel成为领头Sentinel。

(2)故障转移

  1. 从已下线的主服务器的从服务器中拔举一个作为主服务器。标准:偏移量最大
  2. 让已下线主服务器属下的所有从服务器改为复制新的主服务器
  3. 将已下线主服务器设置为新的主服务器的从服务器,当这个旧的主服务器重新上线时,它就会成为新的主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6. 多机架构

6.1 Redis有哪些多机架构?

不考虑中间件,原生的架构有主从复制架构集群架构

6.2 介绍一下复制过程

Redis中复制有新老两版。

老版:分为同步和命令传播两个阶段。


老版:

在同步阶段:

  1. 从机向主机发送SYNC命令
  2. 主机收到后,执行BGSAVE生成RDB文件,并使用缓冲区记录现在开始执行的所有写操作。
  3. 将RDB文件发给从服务器
  4. 将缓冲区内容发送给从服务器

在命令传播阶段:

主服务器将自己执行的写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让他执行相同的命令

缺陷:

初次复制效果较好,但断线后重连复制效率很低,需要全部重录RDB文件。


新版:

分为完整重同步和部分重同步,前者和旧版一样。部分重同步有三个部分:

  • 主从服务器的复制偏移量
  • 主服务器的复制积压缓冲区
  • 服务器的运行ID

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会分别维护一个复制偏移量,通过对比偏移量来知道主从服务器是否处于一致状态:

  • 主服务器每次向从服务器传播N个字节的数据时,就将自己的复制偏移量的值加上N。
  • 从服务器每次收到主服务器传播来的N个字节的数据时,就将自己的复制偏移量的值加上N。

复制积压缓冲区是由主服务器维护的一个固定长度(fixed-size)先进先出(FIFO)队列。当主服务器进行命令传播时,它不仅会将写命令发送给所有从服务器,还会将写命令入队到复制积压缓冲区里面。同时,主服务器也会向积压缓冲区添加偏移量。重新上线时根据偏移量决定如何重同步:

  • 下线后,数据长度超过了缓冲区,导致溢出,说明下线时间太长,执行完全重同步。
  • 否则,部分重同步。

而主服务器ID则帮助重新上线的从服务器识别,

  • 如果ID和从服务器记录的相同,则表示之前同步的主服务器就是这个,执行部分重同步。
  • 如果ID不同,则表明从服务器断线之前复制的主服务器并不是当前连接的这个主服务器,执行完整重同步操作。

6.3 介绍一下集群

集群通过分片(sharding)来进行数据共享,并提供复制和故障转移功能,保证高可用性。

集群的结构是:多个节点(node)组成一个集群,节点是Redis中数据存储的单位,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个节点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CLUSTER MEET命令相互握手,组成集群。

集群数据的存储方式是:集群的整个数据库被分一万多个槽(slot)**,**数据库中的每个键都属于槽的其中一个。当所有槽都有节点在处理时,集群处于上线状态。

6.4 集群的通信方式是怎样的?

集群依靠消息通信,消息有5种:MEET, PING, PONG, FAIL, PUBLISH。

Redis集群中的各个节点通过Gossip协议来交换各自关于不同节点的状态信息,其中Gossip协议由MEET、PING、PONG三种消息实现。


所谓Gossip是八卦消息的意思,在Redis中,发送每次发送MEET、PING、PONG消息时,发送者都从自己的已知节点列表中随机选出两个节点(可以是主节点或者从节点),保存到一个特殊结构体中。

接受者接收到MEET、PING、PONG消息时,根据保存的两个节点是否认识来选择进行哪种操作:

  • 不认识,说明接收者第一次接触被选中节点,则接收者与被选中节点握手
  • 认识,根据结构信息进行更新。

比如A节点发送的PING给B,携带了CD两个节点,然后B回复PONG携带了EF两个节点,这样就完成了ABCDEF六个节点的信息交换。每个节点按照周期向不同节点传播PING-PONG信息,就能完成整个集群的状态更新。


如果节点很多,则Gossip消息比较慢,而主节点下线的消息需要立即通知给所有人。FAIL消息的正文只包含已下线的节点名称,直接通知给所有已知节点。


接收到PUBLISH命令的节点不仅会向channel频道发送消息message,它还会向集群广播一条PUBLISH消息,所有接收到这条PUBLISH消息的节点都会向channel频道发送message消息

也就是说,向集群发送PUBLISH ,会导致集群所有节点都向channel发送message消息。

6.5 集群分片的原理是什么?

Redis引入了哈希槽的概念,通过槽指派的方式存储数据。

Redis集群有$2^{14}=16384$个哈希槽,每个key通过CRC16校验后对16384取模来决定放置哪个槽slot = CRC16(key) & 16383,集群的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hash槽。

使用哈希槽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方便的添加或移除节点。

  1.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把其他节点的某些哈希槽挪到新节点就可以了;
  2. 当需要移除节点时,只需要把移除节点上的哈希槽挪到其他节点就行了。

CRC16算法能分配65535个槽位,但作为包发送太臃肿,一般情况下一个redis集群不会有超过1000个master节点,所以采用$1/4$

6.6 集群扩容和收缩是怎么实现的?

集群的伸缩是通过重新分片的方式实现的,重新分片操作可以将任意数量已经指派给某个节点(源节点)的槽改为指派给另一个节点(目标节点),并且相关槽所属的键值对也会从源节点被移动到目标节点。

重新分片操作可以在线(online)进行,在重新分片的过程中,集群不需要下线,并且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都可以继续处理命令请求

重新分片由redis-trib负责,步骤如下:

  1. trib向源节点发送命令,包含了执行迁移的槽slot,要迁移键的数量count。
  2. 源节点返回属于槽slot的count个键。
  3. 对于每个返回键,trib向源节点发送一个MIGRATE命令
  4. 源节点根据MIGRATE命令将键迁移到目标节点,

如果多槽,则分别对不同槽执行多次。

7. 持久化

7.1 为什么采用持久化?

持久化有两个作用:方便主从复制和灾难恢复。

由于Redis的数据全都放在内存而不是磁盘里面,如果Redis挂了,没有配置持久化的话,重启的时候数据会全部丢失。所以需要将数据写入磁盘,本地化保存。

7.2 持久化的方式有哪些?

有RDB持久化和AOF持久化。


RDB持久化:

将数据库状态以RDB文件格式保存。可以采用SAVE命令阻塞服务器进程,也可以用BGSAVE命令fork一个子进程。

通过周期性函数serverCron不断的判断保存条件,如果条件满足就保存。


AOF持久化:

AOF(Append Only File)记录Redis服务器所执行的写命令。AOF实现原理是命令追加文件写入同步

  • 命令追加:服务器执行完一个命令后,会以协议格式将命令追加到服务器状态aof_buf缓冲区的结尾
  • 文件写入同步:服务器每次结束一个事件循环之前都考虑是否需要将aof_buf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入和保存到AOF文件里面

AOF还原时需要建立一个不带网络连接的伪客户端,因为Redis的命令只能在客户端上下文中执行。

7.3 AOF的重写是什么意思?

随着时间的增长,AOF文件的大小将会越来越大。通过重写,Redis服务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AOF文件来替代现有的AOF文件,新旧两个AOF文件保存的数据库状态完全相同,但新的文件体积更小。

重写的策略是:从数据库中读取键现在的值,然后用一条命令去记录键值对。相当于折叠命令,只求最终结果。

此外,子进程AOF重写时,主进程也在写命令,导致两者状态不一致。因此,Redis服务器设置了一个AOF重写缓冲区,当Redis服务器执行完一个写命令之后,它会同时将这个写命令发送给AOF缓冲区AOF重写缓冲区

7.4 AOF和RDB优劣势比较

RDB

优势:完整,恢复迅速

劣势:消耗资源大,每次保存的间隔周期长,丢失数据多


AOF

优势:保存间隔短,丢失数据少,系统资源消耗少。保存格式清晰,适合误操作的恢复。

劣势:恢复速度较慢,需要建立伪客户端,如果发生崩溃的情况需要尽快恢复,最好采用RDB。重写后数据保存不一定完整,可能有BUG。

8. 事务

8.1 什么是事务?

Redis通过MULTI、EXEC、WATCH等命令来实现事务(transaction)功能。事务将一种将多个命令请求打包,然后一次性、按顺序地执行多个命令的机制,并且在事务执行期间,服务器不会中断事务而改去执行其他客户端的命令请求。

8.2 Redis中事务是如何实现的?

事务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三个阶段:

  1. 事务开始
  2. 事务入队
  3. 事务执行

通过MULTI命令可以将执行该命令的客户端从非事务状态切换至事务状态,在是事务状态下,

  • 如果客户端发送EXEC,DISCARD,WATCH,MULTI这四个命令,则立即执行。
  • 如果发送的是其他命令,则放到事务队列里面,向客户端返回QUEUED回复。

每个Redis客户端都有自己的事务状态结构体,每个结构体中又包含了一个事务队列已入队命令计数器。在事务队列中包含了具体的命令cmd


当一个处于事务状态的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EXEC命令时,这个EXEC命令将立即被服务器执行。**服务器会遍历这个客户端的事务队列,执行队列中保存的所有命令,最后将执行命令所得的结果全部返回给客户端。**过程是:

  1. 创建空白回复队列
  2. 抽取一条命令,读取参数、参数个数以及要执行的函数
  3. 行命令,取得返回值
  4. 将返回值追加到1中的队列末尾,重复步骤2
  5. 完成后,清除事务标志,回到非事务状态,同时清空计数器和释放事务队列。

8.3 事务中的乐观锁是什么?

乐观锁,也称CAS(check and set),属于无罪推定原则,每次别人拿数据都假定他不修改,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

Redis中通过WATCH来实现,它可以在EXEC命令执行之前监视任意数量的数据库键,并在EXEC命令执行时,**检查被监视的键是否被其他客户修改过,**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将拒绝执行事务,并向客户端返回代表事务执行失败的空回复。

8.4 WATCH命令的原理是什么?

每个Redis数据库都保存着一个watched_keys字典,这个字典的键是某个被WATCH命令监视的数据库键,而字典的值则是一个链表,链表中记录了所有监视相应数据库键的客户端

对数据库执行修改命令时,会对字典进行检查。查看当前命令修改的键是否在watched_keys字典中,如果有,且事务标志被打开**,表示该客户端的事务安全性已经被破坏**。将REDIS_DIRTY_CAS标识打开。

在EXEC命令执行时,检查REDIS_DIRTY_CAS标志是否打开判断是否应该执行。

8.5 解释一下事务的ACID性质

所谓ACID性质是指:有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耐久性(Durability)。

原子性:事务在执行前用WATCH检查,命令有没有被插入执行过。

一致性入队错误:事务入队时命令格式不正确,则Redis拒绝执行;执行错误:执行时操作不正确,会被服务器识别,并做错误处理,所以这些出错命令不会对数据库做任何修改;停机后根据持久化,也能还原为一致状态。

隔离性:单线程,且事务不会被打断,串行的方式保证不同事务的隔离性(不保证键不会冲突)

耐久性:不一定,得看哪种持久化,只有always模式下的AOF才有。(每次执行命令都会调用同步函数)

License:  CC BY 4.0